走进新疆丨谁在戈壁滩上追风逐日?
与风机一起在茫茫戈壁上挺立的,还有貌不惊人的一丛丛骆驼草。钢的枝,剑的叶,说不上俊俏,却在荒滩上顽强地张扬着生命的活力;旱如火,风似刀,面对着干旱贫瘠和狂风肆虐,它们毫无怨怼,把根深深扎进粗砂砾石,却昂首在风中傲然生长──如在此追风逐日的电力人。
大漠孤烟甘寂寞走进华能哈密东南部烟墩第四风电场的中控室,记者看到,一排并列的液晶屏上清晰地呈现着67台单机容量3兆瓦风电机组的实时监控画面。屏幕边缘,风电场发电瞬时值和总发电量正伴随着画面中迎风转动的叶片不断跳动变化。
如今,这里是哈密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东南部风区200万风电项目之一。该风场总装机20.1万千瓦,67台风机于今年4月30日全部并网发电。截至8月底,已累计发电达3.4亿千瓦时。
华能哈密风电公司副总经理赵建友表示“哈密风电公司在风电、光伏建设时期仅有职工30余人,其中2013年8月入职的应届毕业生18人,其余有经验的老职工也都是火电出身。”风电场距离哈密市区130多千米,生产现场地处戈壁腹地,环境恶劣,生活用水必须从市区送至现场,生活用品补给困难重重。
2012年入职的孙振凯对风电场的成长有着不一样的感受:“我刚来到这里的时候,现场只有一个彩板房,每天馕饼就老干妈,说不苦是假的。”戈壁滩恶劣的环境,给刚入职就到现场工作的大学生带来了巨大心理落差,住板房啃干粮、戈壁风吹日晒、通讯不畅等,无一不使这些年轻心泛苦楚。
“从帐篷到板房再到靓丽的综合楼,从满眼荒芜到风机林立傲然转动。特别是风机并网成功那一刻,欢呼雀跃都难以表达心中的欣喜与激动。”孙振凯将这些艰难困苦看成别人永远夺不走的人生经历。
公平的大自然在给了戈壁荒凉贫瘠外表的同时,又赋予了这片土地富裕不竭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距离烟墩第四风电场不远处的石城子光伏电站内,8万多块250瓦多晶硅电池板成排密布,在阳光下熠熠发光,将大自然的馈赠转换成清洁的电力输送至远方。
“在风机基础浇筑的时候,由于3兆瓦风机基础采用大体积混凝土连续浇筑,每台风机基础浇筑耗时达14小时。为严把质量关,每台基础浇筑都有旁站监督。”王伟勇告诉记者,戈壁昼夜温差极大,彻夜浇筑基础的阶段,极端天气不断挑战着新员工的极限,但是无一人喊苦叫累。
全程参与风机调试工作的彭阳说由于风机设备到货延期,致使工期延长,在大雪纷飞的日子里风机安装调试工作依然不间断进行。“零下20多摄氏度的寒夜里,90米的高空作业从未停止,水冷风扇接线调试、齿轮箱冷却系统排查等基础性工作,当时还是新员工的我们都保质保量完成。”彭阳一脸自豪。
戈壁荒芜了这片土地,但却荒芜不了电力人的信念。从一片戈壁荒滩到清洁能源的良田,从零的突破到在疆装机规模达到141.65万千瓦,从只有一个电厂到多类型项目在全疆各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电力人用执着的信念树立起发电行业的标杆。
爬冰卧雪的艰苦,连夜鏖战的不眠,大漠孤烟的寂寥,如今都已化作一台台旋转的风机、一块块闪耀的光伏板,在这片戈壁滩上听风沐光,源源不断地释放着绿色能量。在最荒芜的角落,也可能照见小小的美好──从新疆戈壁滩上簇簇生长的骆驼草,我们看到了电力人一路走来最珍贵的内核。
- 上一篇:超低排放更好煤电丨国华三河电厂新指标刷新煤电减排新纪录 [2015/10/19]
- 下一篇:党建丨国家能源局开展“三严三实”第二专题第二次学习 [2015/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