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News
联系我们   Contact
搜索   Search
你的位置:首页 > 公司新闻 > 行业新闻

头条丨火电亏损 污染环境...但是为什么还没有被新能源所取代?

2016/11/15 17:05:32      点击:

煤价连续18周的上涨,导致环渤海动力煤价格突破600元/吨,北方港口5500大卡动力煤突破700元/吨……各地动力煤价格都在涨价。专家预测目前情况下60-70%的火电厂亏损。另外,重庆市永川区金山沟煤矿10•31瓦斯爆炸导致33人遇难,加之此前发生的府谷爆炸,以及贵州、宁夏黑龙江等地的煤矿事故……


还有煤炭在开采、加工过程中会产生环境污染,尤其是不经过处理就燃烧的原煤,对环境污染更大。


有人不禁会问:为什么不用新能源代替煤炭?


中国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变化



中国煤炭仍是一次性能源消费的主要能源!


那么天然气、水电等新能源能代替煤炭吗?


先看天然气、石油


  中国的天然气蕴藏量非常有限,包括新兴的非常规页岩气号称储量巨大,但是开采价值极低!


  2015年探明中国页岩气储量是1301.8亿立方米。虽然中国探明的天然气、页岩气逐年上升,但是目前开采技术局限于中低含硫气藏开发技术、异常高压气藏开发技术、气藏保护和优化压裂技术、水平井、大斜度井技术和低渗透气藏综合表征技术等技术,天然气开采成本较高、价值低。


  2015年我国页岩气产量为44.71亿立方米。



  中国石油储量虽然逐年上升,但是开采价值不高,比如2007年,我国也曾在渤海湾发现10亿吨级油田,实际开采量仅为170万吨。而且中国石油60%多来源于进口,2015年我国石油净进口量3.28亿吨,国产石油仅有2013亿吨。


  加上进口,中国中长期规划的可利用天然气为3600亿立方米,2.6亿吨的规模已经是极限。


再看核能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公布,今年上半年,全国累计发电量为27594.9亿千瓦时,商运核电机组累计发电量为953.89亿千瓦时,仅约占全国累计发电量的3.46%。预计2030年中国核发电8000亿千瓦时,折合煤是1亿吨。这已经是极限发展了。


  而且中国目前核电主要原料——铀进口量已经超过90%!依存度太高未来也会制约核电的发展!


再看水电



  2015年水电发电占总发电的19.9%,折合煤炭大概2.15亿吨煤。


再看风力、光伏发电


  在风力发电产业中,中国的发电容量无疑排名全球第一。2015 年风力发电容量达到 433 万千瓦。


  根据中电联快报数据,截至2015年底,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累计并网容量达到4158万千瓦。其中2015年光伏发电1672万千瓦。


  而且目前弃风、弃光现象严重!


  相比其他发电量,风力、光伏占比很小,更别说什么地热等新能源!


最后看看煤炭的消耗



  2015年我国煤炭消费量约为33.8亿吨。2015年,煤炭占中国能源消耗总量的64%。



  截止2015年,中国探明煤炭储量15663.1亿吨,照2015年的速度,可以消耗463年。其他能源和煤炭比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结语


  虽然煤炭消耗量有所减少,但未来煤炭仍然不会被水、电、核能以及天然气石油代替,至少21世纪不可能!因此我们应该呼吁煤炭的清洁利用,而不是盲目的让其他能源代替煤炭!


相关阅读:



杜祥琬:如何让10.2亿千瓦煤电站有饭吃?


(摘自《中国能源报》 作者:贾科华)



能源行业步入新常态


  中国能源报:新常态下能源行业出现了哪些新形势?


  杜祥琬:“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转入新常态,能源行业也进入了新常态。


  经济进入新常态是符合客观规律的,不应消极看待。此前大家习惯于两位数的经济增长,但这实际上不符合中国的客观规律。比如,2008年为了保证增长率达到8%,极大提高了投资,刺激了GDP的增长,却偏离了经济的客观规律。因为在经济理论中,有一个概念叫做“潜在增长率”,即全社会各种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所能允许的增长率。2008年时,经济已经没有这么高的允许度,刺激政策最终产生了人们不想看到的效果。所以,今年提出要“去产能”和“去库存”。


  进入新常态,就是让大家不要再热衷于高速度,而是要追求质量,让经济发展更从容、健康。这是新常态的本质。这就给能源行业提供了发展机遇。因为在新常态下,能源需求增速也随之放缓。当前能源供给能力也出现了过剩,比如电力,现在仅煤电产能就已超过实际用电需求。


  中国能源报:截至7月底,全国6000千瓦级以上火电装机容量已经达到10.2亿千瓦。


  杜祥琬:所以,要让如此大规模的煤电站有饭吃,迫不得已,就只能让大家都降低运行小时数。煤电每年可以达到6000小时,但去年平均只有4300小时,今年则将进一步降至4000小时左右。而利用小时数的降低,会影响机组的发电效率。


  在能源供应能力充足的情况下,我们没有必要再着急上太多能源项目,这为能源转型提供了大好机遇。此时,能源需求增速不高,完全可以用新能源满足能源需求增量。例如,用新增新能源发电满足能源增量,用天然气、用电、用生物质来逐步替代污染严重的散烧煤。


  去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为0.5%,能源需求增速为0.9%,今年可能稍微升高,但相对前几年已大幅度降低。所以,新常态为改善能源结构和环境,都提供了很好机遇。


煤电应做新能源服务者


  中国能源报:您曾表示,我国能源行业现在处于多元结构阶段。这一阶段中,新能源比重会逐渐提升,传统能源比重则降低。在这一阶段中,煤电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杜祥琬:煤电仍然是一个非常主要的供应者。但需要说明的是,中国现在大约只有一半的煤炭用于发电;另一半直接燃烧,其中包括大约每年8亿吨的散烧煤。现在煤炭界的认识没有异议,即建设煤炭消费总量首先是要减散烧煤,因为散烧煤污染环境。但在停止新增煤电方面,电力行业还未达成共识。


  中国能源报:目前仍有观点认为,随着光伏发电、风电的规模扩大,需要更多煤电为其调峰。


  杜祥琬:现有煤电规模足以满足调峰需求。在煤电审批权下放后,有的地方政府以此为借口发展煤电。再建新煤电的话,运行小时数会更低,进而低效地养活很多煤电企业,这个对整个社会来讲都是不好的。能源一定要重视能效,没有效益的能源不要再去发展。


  煤电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洁净化、高效化。煤电作为整个电力和能源行业的主角之一,要做这样一些方向性的转变和改进。例如,有的电厂供电煤耗在280克/千瓦时左右,低于全国平均10%,所以很有潜力可挖。另外,煤电要主动适应、帮助和促进新能源发展。为风能、太阳能做好调峰服务。换言之,不仅要做能源供给者,还要成为新能源的服务者。


  (本文主要信息来源:微信公众号“矿业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