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News
联系我们   Contact
搜索   Search
你的位置:首页 > 公司新闻 > 行业新闻

头条丨新格局下火电企业该如何求生?这些企业已经找到“新”路子!

2017/4/21 16:46:36      点击:

尽管在发电权的争夺上,火电与新能源是“对手”,但在投资上,新能源却将意外地收获由于火电过剩而带来的投资溢出效应。


文|张广明

来源|《太阳能发电》杂志

微信号|solarpowermagazine



  吉电股份近日发布公告称,拟通过现金方式对旗下全资子公司——吉林中电投新能源有限公司注入资本金 33,404 万元,本次增资完成后,吉电新能源公司注册资本将由78,600 万元变更为 112,004 万元。


  吉电股份2016年年报显示,该公司虽然是一家传统的火力发电企业,但正逐步增加对新能源业务的投资比重。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吉电股份的新能源总装机达到174.62万千瓦,占该公司总装机容量的38.28%。分布区域除吉林省以外,已在甘肃、青海、安徽、江西、北京、上海、天津、河北、山东、陕西、新疆、云南等13个省份投产新能源电站23个。


  吉电股份是地方火力发电企业的一个缩影,即诸多业务区域只局限于某一个省份。随着火电产能的过剩,以及新建火电厂的获批受限,这类地方火电企业正在把更多的投资重心转向新能源领域。


  在今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重申了化解煤电产能过剩的决心,坚决要求在2020年把煤电装机规模控制在11亿千瓦以内。


  尽管在发电权的争夺上,火电与新能源是“对手”,但在投资上,新能源却将意外地收获由于火电过剩而带来的投资溢出效应。


投资重心转移


  作为甘肃省地方水电的主要开发平台和持有者,甘肃电投新近发布的2016年报显示,得益于2016年定增项目的成功实施,其已经从一家单纯的水力发电企业,转变成为集水电、风电、光电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清洁能源上市公司。


  资料显示,2016年初,甘肃电投通过定向增发募集资金18.09亿元,该笔资金投资项目为收购酒汇风电100%股权、投资建设瓜州安北第六风电场A区200MW风力发电项目、投资建设高台县50MWp光伏发电项目及补充上市公司流动资金。


  与之类似,吉电股份也通过成功实施定向增发募集了38.4亿元的资金,投资于包括安徽南谯常山风电场项目、青海诺木洪大格勒河东风电场一期工程、吉林长岭腰井子风电场二期工程、收购陕西定边150MW并网光伏发电项目等。


  最近的增发例子,则是漳泽电力,其控股股东是山西的主要能源企业——晋能集团。


  根据漳泽电力的公告,拟通过非公开发行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 29.8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用于绛县陈村富家山风电场一期(100MW)工程项目、新建龙溪镇3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和丰100MWp光伏发电项目、阿克陶县40兆瓦光伏并网发电项目,并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投资总额为32.47亿元。


火电过剩的溢出效应


  无论是吉电股份还是漳泽电力,作为传统的火电企业,开始大规模投资新能源业务的背后,则反映了在火电产能过剩以及新项目受限下的新行业格局。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努尔·白克力表示,2016年,按照取消一批、缓核一批、缓建一批的工作思路,淘汰了落后煤电机组500万千瓦,取消了1240万千瓦不具备建设条件的煤电项目,暂缓核准了部分省区除民生热电外的自用煤电项目。2016年实际投产煤电装机4300万千瓦,比2015年减少了1600万千瓦。而在2017年,则要继续延续这种措施,争取淘汰、停建、缓建煤电5000万千瓦以上,其中要淘汰落后机组500万千瓦,停建违规项目3800万千瓦,缓建700万千瓦以上。


  在火电新上项目越来越受限的大环境下,对于类似吉电股份、漳泽电力这些业务范围仅局限于某个省份的传统地方火电企业而言,继续获得项目指标的可能性无疑在变小。


  但是,对于一个上市公司而言,如果没有新的项目,也就很难发挥上市公司所具有的融资、资本运作的属性,无疑相当于废掉了这个平台。


  因此,对于全国各省的地方火电企业而言,逐步将重心向新能源转移将是大势所趋,并有可能成为新能源领域新增投资的一个重要来源。


  以吉电股份为例,其在新能源领域的目标为,到2020年,吉电股份将力争实现总装机容量1670万千瓦,其中新能源1000万千瓦,清洁能源占比达到60%以上。


相关阅读


山西省急欲摆脱一煤独大 晋能集团融资百亿发展新能源


  山西煤炭企业希望通过低成本融资开辟新战场,改变一煤独大的经济结构,以全新的形象吸引资本市场。


来源|界面新闻

作者|杨真福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煤炭大省山西在摆脱“一煤独大”的征途上,正努力向清洁能源的大省方阵靠近。被称为晋煤家族“七剑客”(同煤集团、山西焦煤、晋能集团、潞安集团、晋煤集团、阳煤集团和山煤集团等山西省属七家大型煤炭企业)之一的晋能集团,扮演此次“绿色战役”的先锋军。


  来自晋能集团的官网消息称,由中国工商银行承销、晋能集团发行的15亿元超短融债券于上周售罄,利率3.87%,低于基准利率11个百分点,节省财务费用850万元。


  多家与晋能集团合作的大型金融机构的负责人同时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此次债券的成功发行,也意味着在煤炭去产能、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山西煤炭企业希望由“黑”变“绿”,以全新的形象走向资本市场。


  以海通证券、广发证券为代表的国内57家金融债券机构齐聚山西,晋能集团清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晋能科技)100亿元债券发行工作做前期准备。界面新闻记者获悉,晋能集团还将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陆续发行一些债券,保证企业发展需要。晋能科技是晋能集团旗下的清洁能源公司。


  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煤炭业“寒冬”来临,产能过剩导致煤价下跌,行业陷入困境。随着多家企业曝出债务违约事件后,传统的煤炭行业在后续融资遭遇更大挑战。


  南京银行负责债券业务的一位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债券违约对于企业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不仅失信资本和金融市场,处理不当会危及到公司生存。“这七家遇到困境的山西煤炭优质企业,从以往来看信用比较好,作为当地经济支柱的国企,当地政府也会想办法避免违约。”


  8月18日下午,中信银行总行授信审计部总经理助理王颖谦曾受邀参加了由山西省金融办、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山西省国资委组织的“百名行长、经理进煤企”调研活动。作为其中上百名代表之一,实地调研了晋能科技多处光伏电池组件生产基地。


  王颖谦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晋能科技装备先进、发展势头良好,改变了诸多金融机构和投行人士对山西煤企“就煤说煤”的固有印象。他认为,山西煤企转型的过程,同时也是金融机构投资机会不断涌现的时机。


  在山西煤炭电力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已率先转身升级并初战告捷的晋能集团,因其“煤电一体化”与“清洁能源规模化”投资价值开始获得投融资机构的极大追捧。


  晋能集团成立于2013年5月,由原山西煤炭运销集团与山西国际电力集团合并而来,是集煤炭、电力、清洁能源、贸易物流、装备制造、房地产等产业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能源集团,旗下拥有山西首家能源上市公司通宝能源(600780.SH)。作为山西省属国有重点骨干企业,在2015年《财富》世界500强中列第382位。


  重组后,作为山西最大的发电、供电企业,晋能集团开始在非煤领域发力,旗下的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67万KW,短短数年增长了22倍。晋能集团在山西省的地位特殊。它是山西唯一、全国少有的拥有输配电网的能源企业。


  2016年2月,晋能集团在建成了转换效率达18.5%的多晶硅电池组件生产基地后,又开工建设了2GW异质结光伏电池组件生产线,电池转换效率能达到22.5%,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未来两年,该集团将拥有300万千瓦的清洁能源装机,成为山西清洁能源发展的“领跑者”。


  界面新闻获得的晋能科技2016年度工作会的一份材料显示,晋能集团规划了文水500兆瓦光伏电池、600兆瓦组件改造提升扩能至1000兆瓦,大力推进晋中2GW异质结高效单晶电池和组件项目,其中文水项目8月份投产,晋中项目12月底投产。


  同时,在下游的光伏发电项目上晋能集团一举推动天镇二期项目、天镇扶贫项目、阳高项目及文水屋顶分布式四大并网电站,推进光伏设计、制造、建设、安装、服务一条龙全产业链发展。该集团还在定点扶贫县建设一批小型农户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成为山西省开拓光伏发电新市场、新模式的示范企业。


  与天合、晶科等老牌光伏公司相比,晋能科技虽起步较晚,但其在国家正在实施的“领跑者”基地中占尽了地缘、品牌及政府人脉等优势。


  在晋中开工的2GW异质结晶硅高效光伏电池组件项目,是同全球最大的地面光伏电站运营商美国SunEdison公司合作的。该基地是晋能集团继成功投资新建、扩建的文水1.2GW高效多晶硅电池组件生产基地后,第二个重金打造的高效光伏电池组件制造基地。从此,晋能共有3.2GW的高效电池组件产能,已经具备跻身全球前十的实力。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晋能科技总经理杨立友表示,上述高效光伏电池组件制造基地投产,将带动上下游的配套产业向山西聚集,形成年产值数百亿量级的清洁能源装备制造集群,进一步加速全产业链的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


  (本文主要信息来源:《太阳能发电》杂志 作者:张广明 相关阅读来源:界面新闻 作者:杨真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