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丨火电平均利用小时数减少222小时 但据预测今年电力消费情况会好于去年
8月16日,国家能源局发布7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
7月份,全社会用电量55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2%。
1-7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3328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剔除2月份闰月因素,日均同比增长3.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60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4%;第二产业用电量23743亿千瓦时,增长1.6%;第三产业用电量4451亿千瓦时,增长10.2%;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4489亿千瓦时,增长8.0%。
1-7月,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2150小时,同比减少163小时。其中,水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2080小时,增加168小时;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2335小时,减少222小时。
1-7月,全国电源新增生产能力(正式投产)6475万千瓦,其中,水电521万千瓦,火电2815万千瓦。
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
昨日,赵辰昕在8月定时定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对7月全社会用电量暴增这一现象进行解释:用电增速快速回升主要受气温偏高和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影响。7月份,多地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全国平均气温22.7℃,较常年同期偏高0.9℃,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三高。受此影响,空调降温负荷迅速攀升,日发电量和用电负荷连创历史新高。而去年7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下降1.32%,进一步抬高了今年用电增速。
数据显示,1至7月,全社会用电量虽然增速同比加快2.8个百分点,但仍然处于低位运行。中电联分析认为,用电增速放缓主要受制于第二产业用电量增长不足,而四大高耗能行业用电量大幅下降仍是第二产业及其工业用电低速增长、制造业用电负增长的最主要原因;上半年,高耗能行业之外的其他制造业用电量增长4%,则反映出国家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效果继续显现,电力消费结构不断调整。
从发电情况看,近期全国重点水电厂来水仍然较好,各方努力消纳清洁能源。1至7月,全国水电、核电、火电发电量分别增长13.2%、24.5%和下降1.9%。
综合考虑宏观经济形势、工商业用电价格下调、电力用户直接交易降低用户生产成本、电能替代等因素,中电联预计2016年电力消费情况总体好于2015年,预计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2.5%左右,增速高于2015年。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春利表示,2020年以后,工业增长大幅放缓,高耗电产品产量开始下降,第二产业用电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逐渐成为拉动全社会用电增长的主要动力。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综合《经济日报》报道)
- 上一篇:权威数据丨全国跨区、跨省送出电量同比增长 电网完成投资大幅增 [2016/8/18]
- 下一篇:火电“急刹车”|新增装机多并非因为各地看好煤电 [2016/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