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报告丨火电大跃进背后的“如意算盘”
导读:尽管电力行业已经进入过剩时代,但电力企业依然坚信,火电仍将是未来电力结构中的主流,仍值得进一步投资。
在电荒年代,人们一直都在说电力投资不足的问题,所有的电厂满负荷运作还不能保证电力供应,又何谈关停燃煤电厂?
但是从2014年以来,煤电产能严重过剩已经成不争的事实,加上政府强推超低排放改造。不少发电企业忧心,需求不足造成的电力过剩已经严重影响了电力企业的利润,再进一步实行超低排放意味着火电企业要在减排上大量增加投资,火电的日子短期内将更加难过。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11月18日,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联合发布《中国煤电产能过剩及投资泡沫研究》。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袁家海指出,“2014年火电设备的平均利用小时数已经创出1978年以来的新低。但这种信号并未得到电力行业的重视;今年新建的火电规模并未放缓,火电的在建规模依旧在不断增长。”
发电企业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华电集团内部的一次专题研讨会上,华电集团董事长李庆奎就指出,目前来看,近两年可能是火电产业最后一轮的发展机遇期。我们要牢牢抓住和用好这一轮机遇,大力发展有效益、高质量的规模,增强发展后劲,扩大市场份额。而国电集团乔保平也曾表示,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也正在加快推进,电力企业竞争明显加剧,特别是火电可能将全电量参与市场竞争,企业经营将明显分化。
可事实是,在治污减排的巨大压力下,2015年却出现了火电“大跃进”的情况,数据显示,去年前九个月有155个燃煤电厂已受理或通过审批,这一数字接近2012年至2014年煤电环评批复项目装机总量的近八成。
为何会出现火电投资热的状况?又会产生什么影响?
这边是下决心治污减排,那边是火电项目密集上马……
去年12月初,巴黎气候大会召开之际,国务院作出“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大幅降低发电煤耗和污染排放”的决定,随后发布的改造方案提到,到2020年,全国所有具备改造条件的燃煤电厂力争实现超低排放。下图是目前三种主要污染物排放标准与超低排放标准的对比:
可见我国治污减排的决心之大。但去年火电厂的密集上马,却让治污减排的决心底气不足。因为环境容量是有限的,这边存量污染源尚未处理完毕,那边却新增污染,这让治污减排的努力看起来像在做无用功。
投资冲动开阀,说到底还是为了钱
审批权下放,地方政府多为项目开绿灯。
近两年随着“简政放权”改革,火电项目审批权也由中央部委下放到地方政府手里——自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常规煤电项目的各项审批权也分别从国家能源局、国家发改委及国家环保部陆续下放至各省级机构进行审批。
然而,审批权下后却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一位专家评价认为,“这一原意为简政放权、提高效率的举措如今变成了各省,尤其是高度依赖煤炭发展的省份,力保地方GDP增长的不二法门。”
环保部给出了不予批准的意见
去年3月,环保部将火电站、热电站、国家高速公路等项目环评审批权限下放至省级。在审批权下放的最后阶段,公示了一批新建项目的环评审批决定,其中,对山西中煤平朔、华润电力低热值煤发电新建项目不予批准。然而等到7月,山西省环保厅却批准了这两个项目,并且在这之后的三个月里批准了21个同类低热煤发电新建项目。而在火电项目审批权下放前,环保部2013年全年审批火电项目为41个。
环保部不予批准的意见认为,山西大气环境质量超标严重,而低热值煤发电脱硫除尘的技术可靠性和经济可行性不足,项目上马只会加重污染。然而山西省显然更愿意从经济发展和GDP增长的角度论证项目的合理性。
煤炭业处于寒冬期,把煤电联营当作救命稻草
煤炭价格一路下跌
煤炭行业的“黄金时期”已经消失,自2012年下半年年以来,煤炭产能过剩,市场需求又不足,根据煤炭工业协会的数据,目前国内各类煤矿产能相加已经超过50亿吨,而2015年的煤炭消费量仅为35.1亿吨,价格大幅下跌。这直接导致了煤炭价格一路走低,如今,煤炭价格从2009年的1000元跌至不到400元。即便如此,国内煤企宁愿打价格战也不愿意减产,陷入了亏损的恶性循环。经济参考报报道称,去年煤炭行业的亏损面已经超八成。
但便宜的煤炭价格却让各大发电企业的盈利颇丰,“煤电联营”(煤企可以自己建电厂)也成为煤企谋求脱困的出路。一方面煤矿可以自行消化过剩的煤炭,实现“自产自销”;另一方面电厂也能够及时得到煤炭的供应,也不必再担心煤炭库存少的问题,“一石二鸟”。上文提到的山西中煤平朔低热值煤项目就是煤企要开发电厂。
“火电大跃进”只会给环境和经济带来双重打击
冲着补贴来,已有火电厂治污减排没做好,又上马新项目
其实,如果做好了脱硫脱硝除尘工作,火电厂集中燃煤对大气的污染远比不上散烧燃煤。政府以环保补贴电价的形式鼓励燃煤电厂推进环保改造。然而,这其中企业的“环保”诚意却令人怀疑。
地方政府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
有补贴也就有猫腻,有些企业一边拿着国家脱硫补贴,一边非正常运行着脱硫设备的,比如在平时生产过程中设施不启用,在检查验收时才启用。
山西上马低热值煤发电厂,环保部环评中心人士就指出,这种低热值煤发电在技术上要达到超低污染物排放,目前还未有先例。而之前有调查发现,低热值煤的盈利者主要靠资源综合利用优惠退税,实际存在超标排放大气污染物的情况。
火电也出现过剩迹象,煤炭生存之困应“去产能”
火电也出现过剩迹象
然而,已有数据表明,我们煤炭过剩趋势已十分明显,且火电厂也已出现过剩迹象。依赖火电消化煤炭、拉动经济发展也不现实。
数据显示,2015年1-11月,全国火电设备平均利用时间仅为3916小时,同比减少355小时,而2004-2014年同期,这一数值的平均水平是4766小时。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放缓,但去年新增的火电装机容量却快速增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前所长周大地在去年的一次公开发言中称,“中国应尽快停建、缓建火电。特别是近三年,可以说一个不建都没有问题,大家日子过得更好。”
煤炭行业已经面临过剩,不清理落后的产能,只盲目上马煤电项目,根本无法彻底解决问题。结语治污减排举措与火电投资热并存,只会让治理环境的成本越来越高。短暂的经济效益也无法弥补给环境和经济造成的双重打击。
(来源:腾讯《今日话题》作者:李敏)
- 上一篇:评论员文章丨引领新常态,能源工作要有“新作为” [2016/1/7]
- 下一篇:政策丨国家能源局:鼓励非电网能源企业建设县域配电网 [20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