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丨东北向华北输电能力达490万千瓦
8月17日18时05分,随着华北电网调令将绥高3线5103、绥高4线5112、5113开关转至运行状态,历时近6个月的绥中电厂改接华北电网工程第二阶段圆满结束。至此,从辽宁送去的强劲电流将在京津冀大地上流光溢彩。
绥中电厂改接高岭换流站华北侧工程作为国家电网公司2015年重点工程,是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解决京津冀等地区用能问题。国家能源局将辽宁绥中电厂改接华北电网工程,列为全国12条重点输电通道建设之一。同时,对支持辽宁省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的发展,缓解华北电网和东北电网电力供求矛盾有着深远的影响。
“太好了,绥中电厂改接高岭换流站华北侧工程批下来了!”2014年12月15日,国网辽宁电力公司收到了辽宁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关于绥中电厂改接高岭换流站华北侧工程核准的批复》。
该工程项目前期工作正式启动。在国家电网公司和辽宁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国网辽宁电力高度重视,建立高效的协调机制,开辟项目“绿色通道”,本着特事特办的原则,始终坚持“依法、合规”开展工作,指派专人跟踪催批各节点落实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审批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该公司建设部、发策部、财务部、科信部、物资部和国网葫芦岛供电公司的配合与支持下,仅仅用了4个月时间就完成规划、用地、环评、稳评和贷款承诺函等19项支持性文件办理工作,并于12月15日取得辽宁省发展改革委《关于绥中电厂改接高岭换流站华北侧工程核准的批复》,前期工作周期缩短了近14个月,创造了国网辽宁电力500千伏电网项目核准以来用时最短的新纪录。
国网辽宁电力还根据该工程特点,就工程前期和建设的进度、工作周期和难点问题,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和现场建设协调会,确保工程按计划如期完工。
8月2日天刚亮,辽宁省送变电工程公司土建项目副经理黄孝元就来到高岭换流站改扩建工程现场查看。
由于该工程计划9月30日前投产,“时间紧,任务重”成了这个工程的代名词。
每天在现场不停地指挥作业和协调工作成了家常便饭。在开始拆除交流滤波器时,围栏外构架梁下方的管母线单根单相管母线较长,成为摆在施工人员面前的难题。孟峄彤指挥着施工人员将A、B、C三相管母分6段进行拆除,每段管母拆除时需3台吊车进行协同作业。
对于这种把设备拆了再重新组装上的工作,孟峄彤显得非常小心。“这个工程需要在运行变电站进行施工,拆除的近80%设备都需要利旧,在施工中如何保证运行设备的安全、拆除设备的安全、施工人员的安全尤为重要。”据了解,一般变电站改扩建工程都要进行14个月,而绥中电厂改接高岭换流站华北侧工程7个月就要完成,这对于任何一支施工队伍来说都是一件难事。
“我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施工高峰期间,300余人和16台大型特种车辆同时在现场交叉作业,不仅速度要快,质量也要过硬。”
“这项工程需组建53基电塔、施放电线20多千米,我们3月份从大赵村村头开始 干,现在已经基本完成了组塔和线路工作。”8月15日,在绥中电厂改接华北电网输电工程现场,负责现场管理工作的送变电工程公司线路工程项目部施工人员王中笏说,这是他所经历的工期最紧的工程。
工程建成投运后,绥中电厂2台100万千瓦机组将把200万千瓦电力直接送入华北电网,从而使东北向华北的输电能力达到490万千瓦。
本次工程高岭换流站华北侧电流互感器改动量大,种类多。为保证所有保护所用电流互感器正确无误,辽宁电科院电网技术中心利用大电流发生器对所有改动CT进行一次通流试验,并连夜核对试验结果,对比现场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结论,避免停电处理情况的出现。此举不仅节省了送电启动的时间,还增强了电网的安全性。
高岭换流站是“中国制造”的经典浓缩。
在工程现场,国网辽宁电力建设部负责人告诉笔者,高岭换流站由我国自主研发、自主设计、自主建设,关键组部件和核心技术实现全面突破,打破了国外技术壁垒。高岭换流站是目前世界上输送容量最大的直流背靠背换流站,站内换流阀控制系统和直流控制保护平台对安全运行的要求高,改造工程技术复杂、难度大。
随着工程不断向前推进,该工程第二阶段已于8月17日实现圆满投运,并将在9月16日前按计划完成高岭站第三阶段建设投产任务,届时将在满足京津冀电网用电需求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 上一篇:配电网改造典型丨杭州供电:智能配网扮靓如画水乡 [2015/10/20]
- 下一篇:配电网改造典型丨青岛构建现代化互动灵活配电网 [2015/10/16]